近日,有网友发帖表示,在上海玻璃博物馆参观时,发现一部作品旁边有块显示屏,上面反复播放该作品被两个“熊孩子”损坏的监控录像片段。视频显示,事情发生在2013年9月7日,距今近12年。
视频显示,两名看起来四五岁的小男孩从伸缩隔离带钻入,近距离翻动甚至撕扯展品,最终导致部分展品损坏掉落。而两名家长则在一旁熟视无睹,不时拿着手机拍摄。视频发布后引发网友热议,留言将近3000条。有网友表示,“还在循环播放吗,五六年前去过一次,当时已经在放了”“好奇家长赔钱了吗”“2016年的时候现场拍过这幅作品,当时以为是不对称艺术,原来还有这个故事”“感觉博物馆这样是为了警示和启发,不是单纯地惩罚肇事者”……
一名网友告诉记者:“以前春游前老师重点讲了这个事,我还专门去看了这个作品和监控录像。”
记者了解到,该作品现在位于该博物馆专门设立的“反思角”展区。上海玻璃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该监控录像在作品破损不久就已经摆放,为了起警示作用。
记者搜索上海玻璃博物馆官网发现,这幅作品名为《折》,原名《天使在等待》。资料显示,《天使在等待》是艺术家薛吕最为引人瞩目的作品之一,因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被上海玻璃博物馆纳入永久收藏。然而遗憾的是,2013年9月7日上午,由于人为的破坏这件艺术品遭到了部分损毁。
《天使在等待》是薛吕2012年为女儿诞生所创作的玻璃艺术作品,耗时2年零3个月,作品被损坏也令艺术家深感惋惜和悲伤。作品由于其特殊的一体烧制成型工艺,局部损坏无法修复。在展或不展的取舍之间,最终决定以被损坏的现貌面向公众,希望以这样的方式警示观众,也警醒自己,并重新为此作品命名为《折》。
几年前,在接受上海纪实人文频道《印象》栏目采访时,上海玻璃博物馆馆长张琳曾谈到此事:“我们把这个监控录像和折了的翅膀、艺术家的感受放在一起,创作了一个新的装置,我们认为这样比较有教育意义。”
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
有网友对此产生质疑,循环此监控视频是否构成侵犯当事人的肖像权?上海玻璃博物馆曾回复称“展出现场的监控录像上,给人脸处都打上了马赛克。”
北京康达(成都)律师事务所宋戈律师向记者表示,根据《民法典》对于肖像的定义,肖像即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首先这个事件中播放的监控视频对面部特征进行加码处理,特定的外部形象无法被识别;其次该视频为公共区域的监控视频,播放的目的也为非营利性的警示作用,故前述行为尚不构成侵权。
值得一提的是,据报道,2020年5月,上海玻璃博物馆还发生过展品遭“熊孩子”损坏的情况——美国Arribas艺术家兄弟打造的永久性藏品“梦幻玻璃城堡”,因为两位小观众翻越展区围栏,追逐玩闹中撞到展柜,导致塔尖倒塌、破损,其余部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位、破损。
资料显示,这座城堡是上述艺术家花费500小时,以特殊工艺打造而成,重达60公斤,包含近3万个部件,并由24K黄金装饰而成。据东方网报道,这件以上海迪士尼城堡为原型的梦幻玻璃城堡价值约45万人民币。
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
事情发生后,上海玻璃博物馆的一系列做法让人点赞,大度原谅肇事的小朋友。“事发时小观众已经认识到行为的不妥,并在家长的鼓励下主动找到工作人员报告,态度友善而诚恳,并愿意协助后续事宜。这让我们很感动,也让我们相信未来一代会成长为好观众。”他们随后还开办了公开教育活动——儿童礼仪工作坊·守护者联盟。上海玻璃博物馆认为,孩子不是潜藏的“破坏者”,通过引导,他们也可以是博物馆的“守护者”。
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02-2024 DG视讯监控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TEL: 0734-8853689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高新区曙光路21号 邮箱:chuiniubi@126.com